網友分享在美國生活和育兒的辛苦之處。親子示意圖,非新聞當事者。(路透)
離鄉背井在外打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位旅美華人在小紅書貼文分享自己五年多在美國生活的心聲,揭露外界難以察覺的壓力與辛酸。她直言「自由的代價是全靠自己」,從生活瑣事、醫療負擔到職場壓力與親子教養,面面皆透露出一種疲憊與孤獨的情緒,引發不少網友感同身受。
小紅書網友「Linda」貼文指出,在美國生活一切都得自己來:燈泡壞了要自己修、水管堵了得上網找教學、下雪了也得自己鏟。若孩子生病,請假照顧成了父母的唯一選項,醫療資源不易取得,連感冒也因醫療費用高昂而不敢就診。她分享自己曾因感冒咬牙撐了兩週,最終咳到嘔吐才前往急診,僅短短五分鐘的診療與一張處方箋,仍要自付百元以上。
在親子教養方面,作者坦言美國育兒需事事親力親為。從早送晚接、備餐陪伴、講故事洗澡,到週末參加各類活動,沒有長輩支援也無法請保姆,使得原本該放鬆的時間成了另一場高強度的「工作」。她形容,兩個孩子就像是「五份工作」。
此外,職場上的壓力也不容忽視。她表示身為華人在美工作格外小心翼翼,不僅擔心語言不夠道地而遭誤解,甚至連社交場合都要謹慎應對,避免談及敏感話題。儘管努力守規矩、表現出色,卻也常常容易被忽略。
文章最後提到,長期下來,最深刻的感受是「孤獨」。節日無法團聚、日常不願分享,皆因心力交瘁。但她也強調,雖然疲憊與孤獨如影隨形,仍無法輕言放棄,「因為走了這麼遠,已經不能白走了」。
貼文底下多數留言者對Linda的處境表示理解與認同,指出在美生活雖表面自由,實際卻是充滿瑣事與壓力。多位在美華人分享親身經驗,強調「什麼都得靠自己」,從修家電、育兒到醫療問題都得獨自面對,且高昂的生活成本與醫療費用讓人壓力倍增。也有網友提到,雖然美國社會對個人選擇相對寬容、不強求「內卷」,但這份自由的背後是徹底的自立與孤獨
不少人對於育兒的艱難感同身受,表示「兩個孩子像五份工作」,「孩子一放假比上班更累」,且無法仰賴長輩協助成了海外家庭的共同困境。一些留言提到自己選擇請保姆、送孩子讀私立學校以紓解壓力,但代價是更高的經濟負擔。
還有留言指出,這種身心俱疲的狀態讓人思考是否值得堅持,也有人已選擇回國或計劃返鄉;但也有網友強調「苦是必經的過程」,當撐過去之後便能看到希望,呼籲在異鄉生活的人「堅持下去」。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