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齊魯壹點」報導,孫啟燁起初因母親誤傳消息,以為是製作冰箱貼,才意外接下這項高難度的復刻任務。他入行契機也頗具偶然性,原本母親想學琉璃工藝,卻因病中斷,他便代為上課。起初他並不專心,直到某堂課被老師製作的琉璃蝴蝶驚豔,自己卻無法複製,激起他挑戰的意志,也因此愛上這門藝術。
此後,他在工作室學習琉璃技藝,並設計出一款琉璃菊花,在網絡獲得熱烈回響,還被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收藏展出。這件作品也成為他獲邀承接鳳冠製作的敲門磚。儘管學藝僅一年半,距展覽僅剩兩三個月時間,他仍接下重任,與團隊成員鄒宇曦、陳嶼強、甘宇宸合力投入創作。
由於原件是國寶級文物且禁止出境展覽,孫啟燁與團隊僅能依靠公開資料參考比例與構造。他選用淄博特有的「軟料」琉璃進行創作,但該材料對溫度極為敏感,易碎易炸。團隊先後製作60多條龍才成功9條,珠子須逐顆手打孔並鍍色,僅此工序便耗時15天。最終歷經2個月,他們完成了高達50公分的精緻作品,並以鏤空設計及琉璃編織工藝展現視覺通透感。
作品展出後,不少觀眾驚嘆不已,亦有網友讚嘆其為「文創天花板2.0」。面對關注,孫啟燁說,「這不僅是對古物的復刻,而是用現代工藝對傳統精神的致敬。」他希望讓古老的淄博琉璃在當代煥發新生,自己也將繼續用雙手講好中國手工藝的故事。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