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舊金山東面隔著海灣是個以往十分繁華的都市——奧克蘭市(Oakland City,老僑另譯屋崙)。舊金山和奧克蘭此兩城市曾經是北加州的兩顆閃亮的明珠,如今舊金山依舊享有世界盛名,而奧克蘭卻逐漸沒落成了個二線城市。
美麗湖的劃船俱樂部。(圖/作者提供)
古早的歷史不提,奧克蘭在1854年建立為城市,第一任市長Horace Carpentier當了一年就因為貪瀆碼頭地段的權益被趕下台。
1920年代是奧克蘭市的澎拜發展期,許多汽車工廠建立,號稱為西部的底特律(Detroit of the West)。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此地的造船工業和罐鐵工業更是發展迅速,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到此地定居,黑人尤其多。到了1990年代黑人人口已經到達47%,其次是墨西哥人,種族衝突及幫派問題加重了社會的不安定性。
1917年奧克蘭雪佛蘭生產線。(取材自維基公有領域)1999年曾經當過兩任加州州長的傑雷‧布朗(Jerry Brown)回鍋選上市長,在他的大力推動下,奧克蘭的市容和種族問題都有所改進,可惜他卸任後,老問題又重新出現。
奧克蘭市是美國兩條主要州際公路的交匯點,有東西橫向的80號州際公路和南北縱貫線880號州際公路,另外一條580號州際公路也連接這兩條主幹,加上好幾條加州公路貫穿其間,陸上交通十分暢通。
奧克蘭也是一個天然的良港,可容萬噸級的貨輪到碼頭停泊卸貨裝貨。鄰接的阿拉米達市先前曾是美國海軍基地,核子級的航母常常造訪。
奧克蘭國際機場多年來就極為繁忙,巨型客機貨機都可自由起降。方便的陸海空交通是一個大城市的基本要件,奧克蘭市全都具備。
1860年時的市長Samuel Merritt為了要整治汙水而建築了一道堤岸,提高了海灣邊的水位,於是形成了市中心的美麗湖(Lake Merritt)。如今湖中魚鳥滿布,泛舟者也隨時可見。湖邊建有一個劃船俱樂部,不時舉行比賽。我大女兒結婚時,也租借了後面的場地舉行典禮。
傑克倫敦廣場。(圖/作者提供)
1989年10月17日下午5點4分,金山灣區發生6.9級的大地震,奧克蘭地區受災最重,除了許多建築物受損之外,最嚴重的是一段高速公路的上層坍塌,好些行走在下層公路的汽車被壓扁。那天正好是全美職棒決賽在舊金山舉行,很多人早就回到家裡準備觀看電視轉播,高速公路上的車輛比平日那段時間要減少很多,否則傷亡必定大為増加,也算不幸中之大幸吧。
1991年10月19日奧克蘭的山坡地帶住宅區爆發野火,焚燒到23日才控制住,超過3000多間住屋被燒毀,死亡25人,傷150人,經濟損失約15億元(2024年市值30億元)。這兩次大天災使得奧克蘭市元氣大傷,從此走向了衰退之路。
奧克蘭渡船出入口。(圖/作者提供)
1951年成立了臨近靠舊金山海灣旁的傑克倫敦廣場(Jack London Square),原意是要吸引遊客到此地消費。廣場裡有海鮮餐館、旅店、電影院、停車場及各種商舖,還有個渡船碼頭可直接穿越海灣到舊金山的漁人碼頭,甚至還建有火車站可連接全美大城市。可惜規畫雖佳,生意一直不興隆。我造訪奧克蘭時,常去那裡走走,只見小貓兩、三隻,明顯感受到奧克蘭市的沒落。
空置的體育場。(圖/作者提供)http://210.244.31.131/photo/origin/wj/realtime/2025/06/24/32362110.jpg
美國的一線大城市必定要有職業球隊,棒球隊是首選,其次是美式足球隊、籃球隊,以及冰球隊。城市政府都願意花費巨款建造球場,以吸引及留住這些職業球隊。
奧克蘭市以往也有棒球「運動家隊(Oakland Athletes)」、職業美式足球「海盜隊(Oakland Raiders)」和籃球「金州勇士隊(Golden State Warriors)」。1960年成立拿過兩次超級盃冠軍的海盜隊,在1981年因為老闆跟市政府不合,遷去了洛杉磯;可是在1995年又搬了回來,直到2020年又被拉斯維加斯用建一個全新的大球場吸引了過去。可見要留住職業球隊的要件,就跟有好的球場有極大的關係。
2006年奧克蘭原本要為職棒運動家隊建一個全新的球場,可是被附近的居民和商家反對而流產,棒球隊後來就遷離去了洛杉磯。
奧克蘭的最後一個職業球隊籃球金州勇士隊,亦被舊金山市新蓋了一個球場,在2023年時吸引了過去。於是奧克蘭終於變成了沒有職業球隊的二線城市,將來要翻身恐怕很難。如今以往輝煌喧囂的球場(Coliseum)現在只剩下一個空架子,從地鐵站望去可真是一片蕭條。
唐人街邊的周五的農夫市場。(圖/作者提供)
唐人街路上的鮮花鋪。(圖/作者提供)奧克蘭的唐人街坐落在百老匯街(Broadway Street)以南和第七街以東的幾條街,比舊金山的唐人街小些,可是也是應有盡有,還有個華文圖書館,這是舊金山所比不上的。然而這幾年來受新冠疫情影響,加上治安變差,搶劫商舖及行人的事件層出不窮,以致遊客顧客裹足不前。目前商家和餐館都提早在下午5點多就歇業,生意比從前一落千丈。好在,早晨買蔬果肉類及中國乾貨還是很方便。
新建的摩天樓。(圖/作者提供)
美國的大都市都建有許多摩天大樓,北加州因為處於地震帶的關係,摩天樓不能太高,一般不超過30層,不像紐約市的地基是塊大岩石,帝國大廈(Empire Building)就造了102層。奧克蘭雖然日趨沒落,城中心還是有新建的高樓。
狹窄的建築物。(圖/作者提供)
從百老匯街向北行,到14街就開始分岔,左邊的分成電報街(Telegraph Street),奇怪的是在這個狹長的交岔口竟然有一座十幾層的樓房,這棟狹長的建築物給奧克蘭市的街景平添了不少有趣的吸引力。
我曾經在金山灣區居住了近20年,遷離以後30多年來,每年還是如候鳥般回去造訪,探望仍舊住在奧克蘭的女兒和孫輩,充分見證曾今輝煌的奧克蘭到如今的沒落。世上一切的事物都逃不了衰毀的命運。人類歷史上的無數偉大的城市,如今也不過是一堆廢墟而已。
雖然在我有生之年,奧克蘭市不會煙滅無存,可是心中還是頗為傷感。孔尚任在他編寫的〈桃花扇〉的戲曲中説得好:「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奧克蘭市的經歷可不是世間所有的人和事從盛到衰的寫照麼?
(寫於華盛頓DC)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