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空頭支票騙局仍然在流行,從去年至近期,不少南加的餐飲用具業者收到來自同一人的空頭支票,目前累積損失金額達17萬美元。該案件的核心人物盧某,以批發商身分聯繫賣家購買大量商品,但開具的支票卻無法兌現,被商家追責後,盧某用各種話術一再拖延,至今仍欠下許多債。受害者們向本報講述他們經歷,希望藉此防止更多人受害。
受害者方女士,在南加一家銷售纏繞膜的公司工作,她透露,盧某以批發商身分主動聯繫她,希望以低價購買大量商品。在與盧某多次溝通後,方女士的老闆同意將商品以優惠的批發價格賣給他。然而,在貨物遞交後,盧某承諾的支票卻遲遲未到,每次總以各種理由推遲,最後盧某雖然寄來支票,但方女士在掃描後發現跳票。
方女士隨後在網上曝光這起事件,發現還有不少其他華人受害,來自爾灣、工業市(City of Industry)、安大略等地的華人,紛紛表示遭遇類似的境遇。受害者們在溝通後發現,盧某的社媒頭像、公司信息,甚至支付的支票號碼完全一致,證實同一人。根據方女士描述,盧某索要的物品不僅限纏繞膜,還包括膠帶、餐盒和一次性餐具等。
根據受害者們在公司註冊、評級網站BizProfile的調查,盧某名下擁有多家公司,但大多數處於「被加州稅務局暫停」(Suspended by FTB)或「終止」(Terminated)狀態,唯一仍在運營的公司名為Kings。方女士指出,盧某在交易中提供的商業許可證(seller permit)正是以公司Kings的名義。方女士指出,經檢查發現,這張許可證是真的,且顯示的名字正是盧某本人。
方女士指出,有目擊者曾看到,盧某在從賣家提貨後,在停車場將貨物立刻轉手賣掉,並進行現金交易。一位網友在看到方女士發帖後向她表示,曾從盧某的公司購買過纏繞膜,在送貨前盧某多次要求現金交易,如果不能現金支付,則必須加稅且支票要開到盧某個人名下。
一位匿名知情者透露,盧某是越南華僑,能流利講粵語、普通話及英語,看上去高高的,且言談溫和。該知情者回憶,兩年前曾與盧某交易,當時盧某也未支付款項,並以銀行卡被封等理由,不斷推遲付款,後來又提出要通過Venmo或Cash App轉帳,與盧某的多次交涉後,最終仍未付款。
另一名受害者Jessica,也曾向盧某販售大量膠帶及其他餐飲用品。Jessica在交易前有要求盧某提供公司資料,但當時未發現盧某提供的公司名和許可證存在矛盾。交易進行後,盧某提出要通過支票付款,但支票無法存入。Jessica表示,盧某不僅多次推遲付款,還提供多個假地址和支票,雖然整個過程中始終保持聯繫,但未能履行付款的承諾。Jessica認為,盧某善於通過巧妙的話術和不斷改變的細節,來維持欠款狀態。
負責為盧某運輸貨物的搬家師傅表示,他沒去過盧某公司,而是送到盧某指定的地址。
目前,幾位受害者已經向警方報案,並考慮進一步走法律程序,他們也希望藉由公開這一事件,能夠引起更多受害者的關注,並讓盧某為其行為負責。受害者們表示,因為案件非刑事,警方的處理較為緩慢,盧某目前仍在活躍中。記者聯繫盧某詢問他的立場,盧某表示,這一切都是生意,他會交由律師處理。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