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綜合報導】
四月中旬,一名男子連續多日在洛杉磯三個社區持電鋸砍倒十餘棵市政樹木,引發市民震驚與怒火。儘管行為本身看似孤立、荒謬,然而對許多生活在市中心、經歷過疫情與治安崩潰的居民而言,這場「砍樹事件」卻象徵著更深層的城市創傷與制度失序。
警方指出,45歲嫌犯Samuel Patrick Groft自4月17日起,騎著單車帶著無線電鋸,在市中心(DTLA)、Westlake與Glassell Park等地破壞樹木,部分行為發生在深夜,亦有在大白天、行人眾多的人行道上揮鋸作案。Groft於4月22日(地球日)被捕,目前以重罪破壞罪(felony vandalism)遭起訴,保釋金15萬美元。
根據警方估算,重植與修復成本初步估計至少為34.7萬美元,這還不包括後續新發現的三棵倒樹。
住在市中心的居民Media Moussavy在晨間散步時發現街上多棵行道樹被粗暴砍倒,僅剩約五呎高的殘幹,或幾乎被削至根部。他將現場影像上傳到Instagram帳號@DTLAInsider,短時間內引發數萬則留言,輿論迅速發酵。
「你可以補牆、換玻璃,但一棵需要幾十年才能長成的樹……它到底做錯了什麼?」Moussavy說。
連日來的社會關注促使洛杉磯市長Karen Bass公開譴責此案「令人難以理解」,並承諾將儘速補植所有受損樹木——即便市府正面臨百億美元預算缺口。
在部分居民眼中,這起行為不單是破壞綠蔭,更觸動了疫情後市中心失控的現實。五年前繁華的商業與娛樂區,如今人潮稀落、遊民營地激增、毒品濫用普遍,店鋪關閉、社區撤退。
「這不是單一犯罪,而是公共秩序長期崩壞的縮影,」市中心居民協會聯合創辦人Leslie Ridings指出,「我們的市中心本該是城市的心臟,是人們聚集、慶祝、哀悼的所在。現在卻變成沒人管的後巷。」
代表事發地區的市議員Ysabel Jurado也對此案作出回應,形容樹木被砍是「既具象又隱喻」的城市象徵:
「這個歷史社區長年遭到外部力量砍伐——無論是COVID、還是經濟蕭條,而如今我們政府本身也在削減勞力與服務,仿佛連城市的生命也在枯萎。」
據2021年洛市研究,全市僅四個社區擁有20%的整體綠蔭覆蓋率,這與歷史上的紅線政策與種族性都市規劃有關。長期以來,少數族群社區因缺乏投資而幾乎無綠地配置,導致更易受極端氣候、空污與熱浪影響。
非營利組織TreePeople社區林業副主任Bryan Vejar指出:「洛杉磯不是缺樹,是缺成熟、健康的大樹。不是種得多,而是種得對。」
他呼籲市府趁機多元化城市森林生態系,避免單一樹種(如被砍最多的印度榕Ficus),改以**耐旱、耐熱的本土樹種如橡樹(oak)**為主,讓城市在氣候變遷中更具韌性。
此案雖看似突兀,卻在網絡與社區中激起罕見的共鳴。市民的哀傷與憤怒,訴說的不只是對綠蔭的珍視,更是對城市未來的渴望與焦慮。
如同Moussavy所說:「我們不只是哀悼幾棵樹,而是哀悼我們對這座城市原本應有的期待。」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