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道感染(UTI)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个人卫生引起的健康问题。不过南加州的一项新研究发现,食用含有大肠杆菌(E. coli)的肉类,也可能引起尿路感染。而较贫困地区的肉类受污染比例高,由肉类引发的尿道感染比例,也随之较高。
根据联邦疾病防治中心(CDC),大肠杆菌可以导致尿路感染。不过通常来说,人们普遍意识中的大肠杆菌,是造成拉肚子。CDC表示,尿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疾病,全球每年有约4亿病例。
于23日发布在「美国微生物协会」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与南加州凯瑟医疗中心的研究员,分析2017年至2021年间,南加州数千份大肠杆菌阳性的尿液样本,发现其中约18%的感染病例,与当地超市贩售的受污染肉品有关。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乔治华盛顿大学环境与健康教授普莱斯(Lance Price)告诉「洛杉矶时报」,长期以来,泌尿道感染被视为个人卫生健康问题,但研究结果显示,它同时也是食品安全问题。
研究人员指出,所有肉类样本中,大肠杆菌污染率最高的是鸡肉(38%),其次是火鸡(36%)、牛肉(14%)以及猪肉(12%)。此外,大包装价格较低的肉类,较易含有大肠杆菌。
研究也指出,在低收入地区,受污染肉品的比例更高,而由肉品引起的泌尿道感染比例,也随之上升。
泌尿道感染相当常见,尤其在女性中。专家建议人们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取,并食用蔓越莓制品以预防感染。在处理生肉时,取保将肉密封严实,避免污染其他果蔬。在烹饪肉类时,确保完全熟透再食用。

新研究显示,肉类中大肠杆菌引发尿道感染的病例占18%。(示意图取自pexels)
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