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社交媒体上兴起一股「不良资产投资热」,许多广告声称原价300万美元的豪宅只要50万就能入手,吸引不少新移民与投资者争相投入。然而专家提醒,看似捡便宜的投资机会,往往暗藏法律与财务风险。
以橙县尔湾为例,近期就有两栋价值超过300万美元的独栋豪宅,因区区1万多美元的物业管理费(HOA Fee)未缴而遭法拍,背后更牵涉一场横跨中美的EB-5投资诈骗案与联邦资产冻结风暴。
根据橙县公共法拍纪录,两栋位于尔湾高机社区的独立屋分别收到「止赎通知」(Notice of Default),违约金额仅约1万美元出头,但房屋市值均超过300万美元。违约原因并非房贷未还,而是物业管理费长期积欠。
房屋所有权纪录显示,两栋豪宅皆属同一家公司名下。该公司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于2015年提告的EB-5投资诈欺案主体。SEC当年指控该公司主事人涉嫌挪用移民投资资金,原本承诺用于房地产开发计画的款项,却被用于支付个人豪车、子女教育及房产税等私人开支。案件曝光后,法院随即冻结该公司所有资产,并委派接管人统一管理。
也因此,名义上属于公司的房产,其实早已陷入法律与资金纠葛中。由于帐户遭冻结,任何日常支出,包括物业管理费、地税甚至维修费,都无法正常支付。最终,HOA成为「最小债主」,却依法拥有优先止赎权,率先启动拍卖程序。
南加地产专家、德伦学院创办人郑德伦指出,这类「欠小钱拍大房」案例极为罕见,一旦发生,往往意味着屋主陷入严重法律或财务纠纷。「一般情况下,若房屋仍有贷款,银行会在HOA之前介入;但若为全现金购屋、且屋主帐户遭法院冻结,HOA反而成为第一顺位债权人。」他表示,这种情况在法律上被称为「被动式破产」(Passive Insolvency),屋主未必恶意欠缴,而是因资产受限,连最基本支出都动弹不得。
郑德伦强调,这起事件可谓「假欠费、真崩盘」,HOA欠费只是冰山一角。「当资金炼崩裂、司法接管介入后,再富丽堂皇的豪宅,也可能因一笔小额欠费而被拍卖。」
目前,这两栋豪宅的拍卖程序已由HOA委托律师事务所接手,后续若拍卖顺利完成,最终成交价恐大幅低于市价。郑德伦指出,这类房产背后往往存在复杂状况。他说,近期在华人聚集区内,有不少市价4、500万美元的房屋,因欠缴2、3万美元的HOA费用而被拍卖,「这背后一定有不同寻常的故事。」
他解释,有些案件涉及欺诈、恐吓,或是屋主突然过世、遗嘱尚未完成导致资产无法处理;也有部分情况是屋主忘记缴费,未意识到HOA在加州法律下拥有极高优先权。另外,部分屋主的HOA支付与银行帐户绑定,但若银行帐户出现问题,也可能导致意外违约。
郑德伦提醒,若投资者在拍卖中买到这类房屋,实际上风险不小。「买下这个房子,只是买下了债权,但并不等于解决法律诉讼问题。若拍卖后未能解决相关诉讼,房屋无法顺利过户,先前支付的拍卖费用也可能打水漂,损失数万美元。」他指出,即使后续能处理法律程序,也须支付不小的律师费用,且诉讼过程往往长达两年以上,「许多人以为捡到便宜,其实是踩到大雷。」
对于如何避坑,郑德伦建议,投资不良资产前务必调阅该物业的产权报告书(Title Report),确认是否存在诉讼或留置权问题。「若产权报告书显示有法律诉讼,就一定要特别小心。」
他也提醒,近日不少华人社交媒体与自媒体平台出现以「不良资产投资可赚大钱」为名的群组与广告,声称原价300万的房子只要50万美元即可入手。「这些广告往往遮住房屋地址、资讯不透明,都是投资人应提高警觉的讯号。」郑德伦表示,购屋前应确保资讯公开透明,尤其涉及被冻结资产或法拍物件时,更应谘询专业律师与地产顾问,避免陷入法律纠纷。
尔湾近日两栋市价超过300万美元的房屋,仅欠1万美元HOA费用就被拍卖。专家提醒,看似捡便宜的不良资产投资机会,往往暗藏法律与财务风险。(示意图,选自尔湾市府网页)
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