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古代春秋时期属古皖国的封地,故又称「皖山」,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位于安徽省安庆潜山市西北部,是大别山东南余脉。汉武帝曾封之为南岳,因而又叫「古南岳山」。主峰天柱峰,海拔1489.8米。
去年5月末,我游览天柱山。头夜下了整整一宿雨,清晨天阴。7点半后我乘大龙窝索道上山,看到山下众峰云雾飘缈,云雾茫茫。一忽儿阵阵云雾飘来,索道上方的山峰慢慢隐没在云雾深处。
下了索道,山上雾气弥漫,飘散着零星雨滴,空气湿润如水,山峦绿松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我身在云海中,像似漫步在仙境。
天柱山风光。(图作者提供)
在云海中拾阶而上。上山路上必经过古南岳亭,该亭为纪念汉武帝而命名。一路上怪石林立,奇峰突起。眼前看到的都是成千上万个硕大无比的卵石,堆积成山。用专业词汇说,就是花岗岩崩塌堆积地貌。万千卵石,千奇百怪,万物万象,无不毕具。于是我凭藉想像力,手操命名权,或自命名,或改命名,使众石均得雅名脱颖而出,获得生机。
经过象鼻石时,我看到除象鼻、象头惟妙惟肖外,发现还有象后身,首尾连起来看就是活脱脱的一头卧象。我觉得「象鼻石」之名格局小了,于是我改其名为「卧象石」,显得更为大气并恰当。
卧象石。(图作者提供)
拐弯上行,步入上百米的通天谷。途中有巨石悬空夹在两崖中,仿如泰山压顶;又有迎宾松伸枝欢迎远方来宾;再有海豚给游客表演仰头吞食;末了还有莲花盛开献给客人,景色五花八门,光怪陆离。
海豚仰头吞天。(图作者提供)
穿过通天谷后,我进入神祕谷。这是由峰巅崩塌的巨石叠置而形成花岗岩崩积洞群,道家尊为司元洞府,以等同于洞天福地。全长600余米,有逍遥宫、迷宫、龙宫、天宫,真是洞上有洞,洞内有洞,洞洞相连,神祕莫测。在穿越途中,有皖公神相、邀月松、滴水穿石、大象吸水、平衡石、鹦鹉石等景观,引人注目,令人赞叹。出了神祕谷,我就登上了天池峰。
犀牛望天。(图作者提供)但见天池峰上,仙气霭霭,浓雾弥漫,不辨物象,四处白茫茫一片皆不见,自然无法看见远方的天柱峰,我大叹「遗憾」。
我只得从天池峰顶往下走,去看一线天。经拜岳台,上青龙背,下潜龙窟,攀朝天阶,歇抱翠亭,望登仙峰,直下炼丹湖。这一路上有天女花、兄弟松、卧牛石、乌龟望山、蜗牛问候、犀牛望天等奇观,一步一景,不一而足,聊慰未见天柱峰之憾。
浓雾愈来愈重,10米开外看不清人脸,我弃乘索道,迈步下山;走到牧羊河索道,买了票正准备上索道,却发现山麓下大地上,皖河穿梭于潜山城,景色优美。听说后山风景更美,于是我从山后绕上去,到达打坐石;这块巨石表面平整,画上八卦阴阳鱼,据传,禅宗二祖慧可、三祖僧璨,曾于斯地结庵静修、坐禅传道。
头一天游览没能看到天柱峰等诸峰美景,意犹未尽。隔天晴空万里,碧空如洗,没有一丝云彩,我兴致昂然,再上天柱山游览。
早晨7点半乘上大龙窝索道。上山途中,狂风呼啸,吹得轿厢左右晃动,我泰然自若。下索道到山上,风势更猛,呼呼猛刮,怕帽子吹走,便把衣服的帽兜戴上。我拾阶而上,到古南岳亭,读碑文《古南岳亭记》,碑中详述了天柱山被尊为南岳的历史渊源。
又到了象鼻石,我仔细看了下,象头与象尾是分离的两块巨石,中间有茂密树木连接遮盖,看上去成一块石。基于雾游时的感受,我更坚定了改名为「卧象石」的想法,因为这个名字更符合它的气势与形态。拐弯上行来到通天谷,出谷上行右拐就到了海豚呑天石,我看到了三台峰、飞来峰、衔珠峰等三峰相连,彷佛是三兄弟。飞来峰头顶一巨石,犹如天外飞来,故当地人称「飞来石」。更有趣的是三台峰外侧分裂出一次峰,顶上有如一只公鸡引领高吭,下临锦绣大地,人们起了响亮的称呼「金鸡唱皖」。
飞来峰上飞来石。(图作者提供)
继续上行,从泰山压顶底下通过,再上行来到高隐亭,看到望夫石,犹如女子翘首盼望。我随后进入神祕谷,终于看到了昨天没看清的皖公神相,有鼻有眼、有嘴有耳、还有下巴,惟妙惟肖,十分逼真。
皖公神相。(图作者提供)
天柱山地区曾是古皖国的封地。皖伯大夫,贤明德政,被后人尊为「皖公」,所以天柱山又称皖公山。大自然也为皖公的贤德所折服,为其刻画了轮廊分明、威慈相济的真容,留传后世。
经过邀月松,上行到白居易题诗处,我高声诵读《题天柱峰》:
太微星斗拱琼宫,圣祖琳宫镇九垓。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白诗以恢宏的语言与丰富的想像,描绘出一座气象万千、兼具神话色彩与现实意境的天柱峰。
我再次上行到了滴水穿石和大象吸水处,看到昨天盛开的天女花枯萎了,当下心生怜悯。可我转首突然发现山顶上乌龟望远石,甚是可喜,心情才又开朗起来。我再上行,就到了天宫;经平衡石景观,就到了天池峰,天柱山第二高峰。
站在峰顶上,我终于看到了天柱峰。只见湛蓝澄清的天空下,天柱峰傲然挺立于众峰群山之上。峰顶上镌刻着「中天一柱孤立擎霄」八个红色大字。目光低头看脚下的天池峰,哑然失笑,在峰顶只有一米见方的小水坑,也叫天池?
经过天柱峰标高处,我到来双乳峰跟前,实际上是一块巨石,分岔出双尖峰,双尖上凸出两点极似两只乳头,好像把女人的前胸截下来放在这里展示,真是形神兼备。双乳峰前右转,传说中汉武帝曾手植凌霄于此,旁有如御座般的帝坐石与搁笔台,相映成趣。
我左转踏上下山路,往前拜岳台,这里是古代帝王祭拜南岳之地。西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登临天柱山,设台拜祭,封天柱山为「南岳」。往下走,山体上镌刻着李白诗《江上望皖公山》: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晏皖公山,巉绝称人意。
李诗写出了险峻挺拔又秀丽清幽山景的灵异。
我下行至天乐台,看到巨龟喝乳石,不由忍俊不禁,捧腹大笑,难道乌龟想吃人奶?
巨龟喝乳。(图作者提供)我再下行,来到仙人洞,又称「柬之洞」,北宋御史大夫李柬之曾在此留宿。接着来到青龙背,此处能居高临下俯瞰炼丹湖全境。我从「小心坡」下山。不久我发觉错过了天柱峰和一线天,赶紧又上山返回到拜岳台。走向一线天时才发觉,原来一线天就在天柱峰半山腰,就是刚才我在天池峰顶看到的景象,而现在我也如愿走在天柱峰脚下。下了一线天,我走上了另一岔道到了蓬莱峰。蓬莱峰峰顶呈山脊状,细长狭窄,三面为断层形成的陡崖,如刀削般高峻险恶。
离开蓬莱峰,我又原路返回,从小心坡直下到「阴阳隔」。又下行至卧牛石,过步云桥。在桥上我看到了乌龟问候蜗牛的温馨一幕。走下潜龙窟,再上朝天阶,我终于看到了万笏朝天的宏伟壮观。峻峭的花岗岩巨石朝天而立,彷佛古代朝堂上大臣朝见天子时手持的狭长笏板,右侧的孤峰就是天柱峰,远望如天子一般,故名「万笏朝天」。
神龟问候蜗牛。(图作者提供)
在炼丹台稍事休息后,前往迎真峰下山路,途中有孔雀开屏、鲤鱼望龙门、飞虎石、试剑石、尖嘴鱼头等景观,赏心悦目。
试剑石。(图作者提供)
续往下走到达东关群峰观景台,极目远眺,但见迎真峰、覆盆峰、天狮峰三峰相依相伴,彷佛亲如兄弟。上行到还丹亭,穿过洞连洞、洞套洞的洞谷;一刻钟后来到打坐石,鸟瞰山下大地景色,与昨天所见又有不同。我乘索道下山并换乘景交车出园,结束天柱山之游。
天柱峰。(图作者提供)
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