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移民政策长期存在种族偏见,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学者团队近日发表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以历史研究与数据视觉化工具,揭示自19世纪末以来,美国驱逐出境政策如何深深植根于种族主义。
在9月19日的美国社群媒体(ACoM)线上会议中,专家们探讨了历史上的驱逐史。参加的专家有UCLA历史系Thomas E. Lifka 讲座教授凯莉·莱特尔·赫南德兹(Kelly Lytle Hernández),UCLA Million Dollar Hoods 专案地理资讯专员玛丽亚·索(Mariah Tso)和UCLA法学院移民法律与政策中心主任阿希兰·阿鲁拉南塔姆(Ahilan Arulanantham)。
这项名为「Mapping Deportations」的网站,由UCLA移民法律与政策中心(Center for Immigration Law and Policy)与 Million Dollar Hoods 计画合作完成,收录自1895年以来超过800万份驱逐令,并以互动地图和时间轴方式呈现,让大众一目了然地看见驱逐对象的来源国分布与政策演变。
赫南德兹指出,美国历史可视为三大「被迫迁徙」的叠加:原住民族被逐出祖地、大西洋奴隶贸易下的非洲人被贩运,以及自20世纪起持续扩张的驱逐出境制度。她强调,驱逐政策并非单纯维护国界的手段,而是一种「种族化治理」工具。「这些政策不是偶然,而是深植于制度设计,反映国家如何利用种族阶层来划定谁属于‘美国人’、谁必须被排斥。」
展示的互动地图清楚显示,自1916年以来,墨西哥始终是被驱逐最多的来源国,而在过去100多年中,超过96%的驱逐令针对的都是非白人国家。她强调,这不仅是历史,更与当下息息相关,从亚洲、拉丁美洲到中东,驱逐的对象集中在有色族群,显示出政策长期的偏见模式。
阿鲁拉南塔姆则从法律角度分析驱逐制度。他指出,即使法律条文随政权更迭而不断改变,驱逐的结果却呈现高度一致性。「无论是1882 年的《排华法案》,还是近年川普政府的‘穆斯林禁令’,以及新冠疫情下的公卫驱逐措施,我们看到的都是同样的种族化排斥逻辑在不同时代的再现。」他呼吁媒体与社会大众,不应仅将驱逐视为单一政策事件,而是要把它放在美国长期的种族治理脉络下去理解,「如果不诚实面对历史,我们将持续重复过去的错误。」
研究人员表示,这个平台的目标不仅是学术研究,更是公共教育与新闻报导的资源。他们希望透过地图与数据,让更多人理解驱逐政策对不同族群的影响,并推动社会对话。阿鲁拉南塔姆强调,这不只是历史,更是当下的现实,南加州与全美各地社区都因这些政策而承受痛苦。透过揭露其历史根源,才能推动未来更公平的移民改革。
AcoM会议介绍UCLA学者推出的「驱逐史地图」网站。(AcoM提供)
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