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加州新移民群体近日热议川普入籍「新规」,核心是申请人必须通过移民局的「社区查核」(neighborhood checks)。虽然这项规定其实早已存在于移民局的内部流程,但许多刚抵美的新移民并不知情。消息传出后,有人认为这会提高入籍门槛,也有人质疑实际执行不易,担心申请者遭遇不公平待遇。
所谓「社区查核」,是指移民官在审核入籍申请时,除审阅个人履历、报税与法律纪录外,还可能实地走访申请者的邻居、访谈同事或雇主,甚至参考生意夥伴的推荐信内容。这让部分华人新移民心情复杂,忧心多年努力筑梦的入籍之路,会因恶邻、不善雇主或心怀怨恨的同事,受到阻碍。
根据移民局备忘录,移民官员将依据申请人生活圈的评价内容,决定是否启动更深入查核。其背后逻辑,是要确保具良好品行、遵守宪法、并致力维护美国社会秩序的申请者,才能够获得美国公民身分。换言之,入籍不只是文件审核,更是对申请人生活状态与社会适应程度的全面考察。
在德州一家中餐馆打工的Eric Low表示,不久前他曾去洛杉矶监狱接家暴入狱获释的友人,对这类有前科的华人,若要申请入籍,移民局进行社区查核确实有必要。
然而,他也直言,对大多数普通华人新移民来说,情况却完全不同。许多人为生计,全身心投入工厂、餐馆的打工,与邻居几乎没有交流。雇主与员工之间,多半仅维持表面关系,同事流动性又大,根本难以找到合适的人,为其出具推荐信。一旦有人为入籍铤而走险,向移民局提供虚假材料,若被查出,恐怕多年拚搏换来的「美国梦」会破灭。更让人担忧的是,如果遇上不善良雇主,可能藉此威胁申请人,对新移民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两年前携家人来到洛杉矶生活的刘先生,目前正创办一家小型企业。他坦言,对所谓的川普入籍「新规」,心情非常矛盾。他指出,移民局若要强化查核,势必增加执行人力负担,让审查时间延长,进而可能造成案件积压,让新移民在等待过程中倍感焦虑。更棘手的是,不同地区移民局的审查标准差异可能较大,导致有人冒用居住地址,把案子转到审查较宽松的办事处,以期加快入籍进程。
刘先生还补充,华人社群并非总是和谐,老移民对新移民有时冷眼旁观甚至不友善。如果移民官查访到的邻居恰好与申请者关系不佳,随便一句「不认识此人」或「没见过面」,就可能对申请结果带来负面影响。他认为,实际上许多官方文件,例如邮件帐单、电费瓦斯单、医疗保险纪录以及每年缴交的报税资料,都能清楚证明居住与诚信状况,完全足以满足入籍要求。他直言,社区查核显得「多此一举」。
一位在洛杉矶执业的武术教练则匿名表示,知道这项规定,他虽持绿卡,但短期内不打算入籍。他认为持绿卡即可自由往返中美,入籍后去中国可能还要签证,反而麻烦。
也有部分华人支持「社区查核」。一名在圣伯纳汀诺县开设小型生意的业者John陈认为,若有申请人确实涉犯罪或作假,移民局有责任严格把关,避免不适任者成为公民。
部分华人则忧心制度被滥用。新移民社群成员Chris Yeh指出,华人社区内部竞争激烈,难免存在矛盾,若邻居或雇主因私怨而提供负面证词,或者以此作为报复,可能让诚实守法的申请人遭遇不公平待遇。
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