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房地产交易日益仰赖线上流程,虽带来便利,却也让诈骗集团有机可乘。FBI数据显示,伪造电子邮件冒充产权公司、银行或其他交易相关单位的诈骗案件激增,损失金额从2015年的不到900万美元上升至2022年的4.46亿美元。去年,CNBC报导一位矽谷高阶主管因收到假冒房贷经纪人的电子邮件,误将近40万美元头期款汇入诈骗集团帐户。
诈骗手法不仅限于假邮件,更包括利用人工智慧与造假文件,甚至伪造线上公证印章,欺诈取得房产产权。根据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NAR)发布的2025年调查,全美63%的房地产专业人士表示,过去一年在其市场中曾遇到产权诈骗案例。这类诈骗,亦称为「房契盗窃」,指的是不法分子透过伪造身分与文件,向县政府登记过户或私自出售他人房产。
诈骗案件以市中心与郊区为主,且多针对空地或非自住房产。加州近年即出现多起「空地诈骗」事件,迫使官方发出警示,提醒业者留意冒充业主出售不属于自己的房产。
常见诈骗手法与预防建议:
诈骗集团会先透过网路钓鱼软体入侵受害者的电子邮件,取得交易资讯,再伪装成房地产或贷款相关人员,于成交前突然更改汇款指示,要求将款项汇至指定帐户–实为诈骗者设立的假帐户。
为避免上当,Rocket Mortgage 建议:
•亲自与贷款机构或房仲确认交易细节与汇款资讯;
•若收到最后一刻的变更通知,务必拨打已知可信的电话号码确认;
•避免在电子邮件中详细讨论汇款流程,以防资讯外泄。
此类骗局多针对无贷款、无抵押的房产,特别是空地或非业主自住型房产。诈骗者假扮业主,联系房仲将房产挂牌出售,并以低价与异常快速的托管安排吸引买家。
这些假卖方常宣称身在外地,无法亲自签约,并坚持使用自己的公证人与付款帐户。加州房地产经纪人协会指出,这些诈骗案通常在过户完成后才被揭发,老年人与外国业主特别容易成为目标,因为目前并无自动通知业主的系统。
这类诈骗事前警讯包括:
•要求快速成交与现金支付;
•拒绝在房产上张贴「待售」标志;
•强调价格低于市场行情;
•不愿亲自见面;
•仅愿意透过线上或电子公证处理文件。
若怀疑遭遇房地产诈骗,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向FBI网路犯罪申诉中心报案,并通知当地警方;
2.联系县政府记录员与产权保险公司,要求注记可疑交易;
3.设定信用冻结与诈骗警示,以防后续身份盗用。
有些地方可善用当地政府资源。例如,北加州圣塔克拉拉县(Santa Clara)检察官办公室已成立专责房地产诈骗部门,受理书面申诉与证据文件,协助搜证与起诉诈骗者。圣马刁县(San Mateo)建议居民,每4至6个月检查信用报告,并定期查阅线上登记纪录(授予人/受让人索引),以确认房产是否被不当转让。
房地产交易日益仰赖线上流程,虽带来便利,却也让诈骗集团有机可乘。(取自pexels)
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