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世界日报」的读者,大家好。在本期的专栏,我将和大家分享我在无家可归者政策上的进展。
上星期,我已经正式宣布,不再执着于竞选时承诺的,在六个月内新增1500个临时床位的目标,而是对我们接收、安置和治疗精神疾病无家可归者的整个流程进行梳理和改革,效率和效果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这六个月,我们组成了一支跨部门的工作小组,首次完整地统计了市府资助的所有床位,建立旧金山临时床位目录。虽然旧金山多年来在安置床位上投入巨额资金,通过不同部门的不同计画,每年投入超过10亿在2万5000多个床位上;但在此之前,我们系统上没有一份床位目录。
●致力改善街友现象
我参选的故事可能大家不陌生。就在我带着两个小孩的上学路上,遇到了一名明显深受精神疾病困扰的人,在街上赤裸上身大叫。我9岁的儿子问我:「怎么回事?」我解释不了,于是我决定改变。
在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之前,数字没有意义。我们的目标一直都是让街头无家可归者现象得到改善,不是单纯地完成一个我明知到不能带来最大效益的口号。
当然,这不代表我们不再增加床位,目前我们已经新增了400个床位,并计画今年内再新增1000个。
但是,大家从街上就可以观察到的共识就是,街头上大部分的无家可归者,他们需要的是治疗而不是单纯的床位。我们市府已有的2万5000多张床位,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治疗配套才是解方
没有专业治疗配套的床位,只会不断让这些精神疾病的人士陷入获得临时床位,期满再重新回到街头的无限循环。甚至更可悲的一点,很多无家可归者药物过量死亡的病例就发生在市府资助的项目内。
对无家可归人士来说,只是辗转在市内不同的安置点;对纳税人来说,公帑见不到成效;对工作人员来说,在系统中找不到服务去帮助他们的客人,这不仅是各部门没有连成一个完善的治疗安置流程,甚至是我们缺少治疗这一个环节。
这也是我四个月前公布的「打破恶性循环」政策的核心理念。Geary街的稳定中心就是其中一个例子,以前当警察在街上接收了有需要帮助的精神疾病人士,只能送往总医院,若符合诊断标准,就留院72小时接受治疗再出院,不一定有后续的服务跟进;但这些手续耗费警员大量的时间,若不符合诊断标准,这名人士在系统中没有相应的安置,他们更是只能重返街头。
●经费发挥最大成效
Geary街的稳定中心就是填补这个空缺,让警员将这些人士带到中心之后,可以立刻继续执行任务。24小时内中心的专业护理人士对他们进行评估,联系到相应的服务及治疗。
如之前所说,数字不是我们着眼的地方,我们要做的是,怎样把市府已经投入和即将持续投入的人力物力,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为所有旧金山居民负责。
尤其是我们在州和联邦上获得改善精神健康的拨款面临过半的削减,而且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我们更要确保投入的资金能发挥出最大的成效,甚至是可以追踪的成效。
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