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曾拥有371家门市、盛极一时的「99美分商店」(99 Cents Only Stores),于2024年全面结束营业,这家经营逾40年的低价零售连锁宣告落幕。近年来,受通膨、关税与营运成本高涨影响,传统低价零售业面临严峻挑战。然而在南加州华人聚集的天普市,华人业者刘澄宇(Fernando Lau)逆势开店,重新启动主打「1元起跳」的平价生活用品超市,以全球供应链策略与灵活进货方式,吸引对价格敏感的消费族群。
刘澄宇指出,40多年前,美国的99美分商店内有超过5000款商品的进货成本低于1美元,但如今能符合这个条件的商品不到300种。他表示,当美国第一家99美分店创立时,商业环境与今日截然不同,「当年租金每平方英尺大约40到50美分,工资每小时也就4到5美元,进货成本甚至只有10到20美分,那时没什么关税,进口管控也不严格,以1美元售价来说,利润非常高。」
他指出,从川普政府时期开始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后,美国整体供应链受到冲击,加上通膨与房租、人力等成本不断上涨,与40多年前相比,「现在的营运成本起码是过去的5到6倍。以前40、50美分做出的货,现在要70、80美分以上,但售价还是只能维持在一美元多,根本无法支付房租和人工。」他表示,无论是已歇业的99美分商店,还是仍标榜1美元定价的Dollar Tree,在现今成本压力下都面临严峻考验。
尽管如此,刘澄宇仍看好平价市场。「大家对一元店还是有感情,印象深刻。我相信,美国人的消费能力正在下降,从川普时期就已经开始看得出来,平价、小份量、实用的商品,反而会成为大家的主流选择,」刘澄宇指出。
他回忆,开这家店的决定几乎是一天内做出的,「我长期观察供应链变化,也有自己的布局。」他也曾尝试在网上购买一些便宜的生活用品,但「收到的东西和图片差太多了」,因此他认为,实体店在这方面有明显优势。「实体店能摸到、看到东西,价格也可以做到更实在,特别是在生活用品方面,大家还是比较愿意去店里买。」
川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是否影响进货策略?刘澄宇表示,他早已着手调整供应链,「我们对中国的依赖早就部分转移,像印度、孟加拉、土耳其、中欧、南美等地,都已是我们的进货来源。这些国家生产的平价民生用品,品质其实也不错。」
他进一步指出,近年在研究与实际操作中发现,部分商品若在美国本地生产,反而比中国更便宜。「像洗发水、牙膏、香水、洗洁精、清洁剂这些化工产品,美国的生产不仅符合FDA标准,品质好、市场接受度高,价格也具竞争力。」以高露洁牙膏为例,他指出:「美国制的高露洁,在我店里只卖1.25美元,但在中国的超市要卖20多元人民币。品质一样,价格却差这么多。」
除了牙膏,他的店内也大量采用美国制造的玻璃水、洗洁精、窗户清洁剂等清洁用品,多数价格落在1美元多,品质稳定,广受顾客好评。「目前我们化工类商品中,只有大约20%到30%是中国制,其余几乎都是美国制造。」他指出,美国制造的化工产品依照FDA标准生产,消费者使用起来也更有信心。
但他也坦言,传统生活用品仍然高度依赖中国。「像衣食住行这些日常商品,九成以上还是中国来的,中国的价格优势和供应能力,在短时间内是无法被取代的。」
在刘澄宇的1元店内,店内商品多达8000到1万种,涵盖生活各个层面,从日常用品、清洁工具、学习用品、文具,到家用五金、派对装饰品一应俱全。「我们的派对用品比Party City便宜太多了,质量也不差,很多客人都是为了派对布置来采购的。」他说。
他指出,店内商品设计上都采小分量、小包装,方便消费者按需购买,避免浪费,这是与大型连锁零售商最大不同之处。「像Costco、Home Depot的东西虽然大包装,看起来划算,但对于小家庭或单身族来说根本用不完,买多反而浪费。」
他举例表示,店内贩售的一款4入组钻头,只需1.49美元,「这种日常用得到的工具,在我们这里买一点点就够了,不用囤货、也不用花大钱。你去Home Depot,这样的东西至少要10美元。」
刘澄宇强调,零售店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灵活与贴近消费者实际需求,「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一大桶清洁剂、或是十支螺丝起子,我们就是让客人以最小的代价,买到最刚好的东西。」
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