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多年筹备与南加州台美人社区齐心努力,大洛杉矶台湾会馆重建3日举行动土典礼,象征新会馆建设工程正式启动。近百位来自南加州及外州的民众与侨团代表出席,重建工程预计三年后完工启用。

台湾会馆新馆正面视图:新馆设计结合集会、商业、教育与文化功能,打造兼具开放性与代表性的台美人社区新地标。(台湾会馆提供)

新馆外观模拟图:大洛杉矶台湾会馆新馆预计三年内完工,建筑融合现代设计与社区机能,规画为三层楼,设有会议室、展演空间、商业区与餐饮空间。(台湾会馆提供)

新馆二楼空中花园设计图:二楼设有中庭绿化空间与休憩区,提供社区居民交流与活动场地,亦象征世代连结与文化延续。(台湾会馆提供)

新馆三楼平面图:规画13间可作为会议室或教室空间,开放冠名捐款,其中黄色标示每间命名金额为50万美元,红色区域为60万美元。中央设有展览馆与绿化中庭,结合功能性与文化性。(台湾会馆提供)
影音来源:记者张庭瑜

贵宾们头戴安全帽、手持金铲齐聚会馆前,共同参与象征性破土仪式,为重建工程揭开序幕。(记者张庭瑜/摄影)

近百位社区民众、侨团代表与嘉宾齐聚,共同见证动土历史时刻。(记者张庭瑜/摄影)

三太子舞团现场演出,象征三代同堂、福气临门,为动土典礼增添热闹氛围。(记者张庭瑜/摄影)
典礼于上午10时在会馆现址举行,主办单位安排三太子舞团表演,象征三代同堂共襄盛举。现场备有象征吉祥的小铲子赠与来宾,并由12位贵宾持金铲进行仪式。会馆方面表示,新馆将设有多间会议室、多功能文化空间、演讲厅等,致力打造南加州最具代表性的台湾人文化与社会服务中心。

会馆创会董事之一林荣松医师致词表示,27年前靠千位乡亲每人捐出1000元创立台湾会馆,如今再度齐心募资重建,是世代传承的最佳见证。他并加码捐款至110万美元,展现对社区的承诺与支持。(记者张庭瑜/摄影)

田诒鸿发表致词,回顾重建计画启动历程,感谢社区共同努力推动募款与工程。(记者张庭瑜/摄影)
活动当天特别介绍六位百万美元级捐款人,包括田诒鸿、董事长杨信、医师林荣松、医师古荣一、陈秀贞夫妇,以及大洛杉矶台湾会馆永久荣誉董事长王桂荣家属代表。林荣松加码捐至110万美元;古陈夫妇合捐120万美元; 王家早在1998年即捐地助会馆成立,此次再捐百万资助新馆建设。
台湾立法委员王定宇致词时回忆,2018年受邀出席会馆首次募款餐会时,曾被戏言「募不到500万不准回台湾」,他当时误以为是新台币。他表示,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社区对会馆的热情与坚持。
侨务委员会委员长徐佳青表示,20多年前曾造访台湾会馆,如今见证重建动土,深感欣慰。她指出,全美七大台湾会馆中,唯有洛杉矶台湾会馆能在此时启动重建,是社区团结的成果,也是全球台湾人的共同骄傲。她对剩余300万美元募款表示高度信心。

王定宇致词表示,台湾会馆是台美人团结与坚持的象征,将成为民主与自由的精神地标。(记者张庭瑜/摄影)

徐佳青赞扬南加州台湾社区团结力量,强调新会馆将成全球台侨的骄傲。(记者张庭瑜/摄影)

纪钦耀代表政府表达祝贺,并肯定会馆对文化交流与社区服务的贡献。(记者张庭瑜/摄影)
驻洛杉矶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处长纪钦耀也代表政府表达祝贺与感谢,肯定会馆多年来在文化交流、公益活动及侨教事务上的贡献。
会馆创会董事林荣松指出,27年前成立会馆时,是靠1000位乡亲每人捐出1000美元才能成局。如今社区再度齐心协力,已募得逾1400万美元,即将展开新馆建设,这是世代传承的具体成果。

罗斯密市长Margaret Clark(左二)颁发表扬状予台湾会馆,感谢其长年服务社区,市议员与会馆代表一同合影。(记者张庭瑜/摄影)

刘云平颁赠国会表扬状给会馆代表,肯定其多年来推动文化与社会服务的努力。(记者张庭瑜/摄影)

赵美心颁发国会表扬状予台湾会馆代表田诒鸿,感谢其长年支持台湾会馆发展。(记者张庭瑜/摄影)
出席贵宾还有联邦众议员赵美心(Judy Chu)、刘云平(Ted Lieu),罗斯密市长Margaret Clark与多位市议员,皆到场致意并表达对台湾会馆长年服务社区的高度肯定。

台湾会馆董事、侨领与地方宾客代表于动土仪式后齐聚会馆门前合影,纪录台湾社区历史性的一刻。(记者张庭瑜/摄影)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