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埠的商家們表示,營運成本近年大幅上升,進口關稅、租金、人工支出及人潮減少,都是主要原因。但惡化的治安,是最棘手的挑戰之一。
「治安問題是整個華埠商圈的共同難題。」洛杉磯中華總商會會長莊佩源指出。店家普遍反映遭遇偷竊、搶劫與遊民騷擾,不僅讓業者提心吊膽,也讓顧客卻步。「現在華埠到下午,街上基本就沒人了,大部分店都提前關門。」
洛杉磯中華總商會會長莊佩源。(受訪人提供)
10月5日,百老匯上一家販售飲料與零食的便利店,遭數十名機車黨洗劫,店主周女士在阻止時受傷。甚至還有歹徒跟蹤店主到家中行竊:餘華超市老闆家中三度遭竊;遠東參茸行老闆的家人,汽車輪胎兩度被割破,修車期間家中又遭入室偷竊。
縱火事件也時有發生。今年2月,一名男子先後縱火焚燒經營數十年的康寧魚翅行和百老匯美食,前者永久歇業正在轉讓,後者最近才重新開業。
除治安問題,停車難、人工高、以及住宅高檔化(gentrification)導致的租金上漲,都讓商家苦不堪言。莊佩源說,近年關稅增加推高進貨成本,一些店家日常經營需要的進口商品甚至買不到。此外,聯邦移民暨海關執法局(ICE)今年的突襲逮捕行動,也造成餐飲業人手短缺,合法工人也被嚇得不敢來上班。
經營逾20年的東樓美食坊(East Garden)餐廳老闆黃先生表示,ICE突襲導致一些員工不敢工作,有合法身分的員工也擔心被捕。今年6月,洛杉磯市中心爆發抗議與宵禁,迫使餐館停業兩周,外加遊民、房租與勞工成本問題,壓力愈來愈大。「能做多久做多久吧。」
面對困境,商家們學會了轉變求生。
Emily家的遠東參茸行已有40多年了。店裡那組老式木藥櫃曾是焦點,如今已在店鋪的最裡面。
「還是有人來買藥,但比以前少多了。」她說,為維持生計,她開始販售茶葉、零食與生活用品,如今這家傳統藥材店,看上去更像一家小型亞洲超市。她還以傳承配方為基礎研發養生茶,希望能透過網路銷售補貼營運。本是房地產經紀的兒子,現協助學習藥方與經營。
店內曾幾度遭竊賊闖入,砸壞收銀機、偷走珍貴藥材,Emily如今加裝了鐵門與監視器,並提早打烊。
望著那組老藥櫃,Emily說:「這是老移民做的,現在沒人會做了。」

已有40多年歷史的遠東參茸行,如今看上去更像一家小型亞洲超市。(記者趙健/攝影)
遠東參茸行老闆Emily在抓藥。(記者趙健/攝影)
在疲憊與困境之中,華埠社區展現出獨特韌性。
隨著愈來愈多商家歇業,一些長者推著手推車、鋪上塑膠布,在街頭擺攤販售自家種的蔬果或剩餘物資。這些被社區默許的攤位,為鄰裡提供平價又熟悉的食物選擇。
然而,整體生態仍在不斷萎縮。每年,一家家中藥行、餐館或雜貨店關門,帶走的不僅是食物與文化習慣,還有支撐社區健康的生活連結與歸屬感。
「現在下樓都沒地方去了,大部分人的生活都很無聊。」伍惠榮說,人少了,店也少了。對犯罪的恐懼讓長者更少出門。「大家晚上都不出門,偶爾看到幾位老人在停車場散步。」
對伍惠榮來說,外面的世界已經縮小到螢幕裡——看新聞、上YouTube打發時間。

百老匯大街上長者的攤位。(記者趙健/攝影)
商店門口的保全。(記者趙健/攝影)
百老匯大街上長者的攤位。(記者趙健/攝影)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