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旅遊消費愈來愈高,有人建議與其花大錢住酒店、吃預製菜,不如在家買龍蝦、蟹腿,好好補一頓。聖誕假期示意圖。圖為加州一社區的聖誕裝飾。(路透)一名在美華人網友Ted在小紅書發文感嘆美國通貨膨脹太嚴重,決定取消原定的聖誕旅遊計畫,改選擇「在家躺平」度假。他坦言,實在不願將錢花在「貴而不值」的行程上,乾脆宅在家中,也算是一種享受。這篇貼文引來逾三百則留言,不少人都分享了各自對聖誕旅遊成本的感受與替代方案。
部分網友指出,若能避開美國境內的高物價,選擇出國旅遊反而更劃算。「我們聖誕節去了秘魯和坎昆,12天花了2000美元全部搞定」,「提前訂票去歐洲滑雪,兩周機票600美元,民宿160美元一晚,跟美國比跟不要錢似的。」也有家長分享學校組織旅行的高昂費用,三天華盛頓特區行程就要2000美元,引來網友直呼「三天兩千太誇張」。
另一派則主張「躺平過節」更為實際。有人建議與其花大錢住酒店、吃預製菜,不如在家買龍蝦、蟹腿,好好補一頓;也有人強調 staycation (宅度假,意指在家度假,或只在居住處附近不遠的景點旅遊)是最佳解法,既省錢又能休息。有網友更戲謔地說,「現在酒店還不如我家床舒服」,甚至有人表示連聖誕裝飾都懶得準備。
此外,討論區也出現對比體驗的聲音。有人認為歐洲、亞洲甚至拉丁美洲的旅遊成本普遍低於美國本土,尤其飲食與住宿更具性價比;但也有人提醒,聖誕期間不論境內外旅遊普遍價格上漲,若沒有提前規劃,機票與住宿同樣驚人。有網友無奈表示,三人機票就要一萬多美元,「還不如攢錢回中國消費」。
整體來看,美國高通膨確實改變不少家庭的假期安排。有人選擇錯峰出行、有人乾脆轉戰國際旅遊,也有人選擇在家躺平應對。無論如何,這場關於「聖誕該不該出遊」的熱議,映照出美國消費壓力下的現實與無奈。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