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霧氣還未散盡,我降落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國際機場。入住凱悅酒店,站在22層落地窗前,看窗外草坪間隔的八條車道,遠處連綿群山,山坡上千家萬戶被雲霧籠罩,若隱若現,如海市蜃樓,這就是擁有800萬人口的波哥大。
說起哥倫比亞人們總是聯想到毒品氾濫,哥倫比亞的毒品興旺於上世紀70年代,位於安第斯山脈的哥倫比亞人藉天時地利人和,在極易生長古柯葉的安第斯山區大量種植毒品,一是這裡的人民自古有咀嚼古柯葉的習俗,二是經濟效益高(是農作物的十倍收益),三是地處南美北部,比鄰巴拿馬運河,方便向北美走私販毒。
90年代哥國政府開始有所作為,擊斃大毒梟埃斯科巴,從此販毒走入地下。近年來哥國大力發展旅遊業,漸顯太平盛世。據說如今哥國的游擊隊起義軍開始涉足販毒,政府面臨更艱巨挑戰。
到波哥大一定要參觀國家博物館,無論你是否喜歡博物館,因為它是美洲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其外表像教堂般的這座建築始建於1823年,最初用作監獄,博物館藏品2萬多件,輪流展出,分為四部分:考古、人種學、藝術和歷史。
坐纜車到海拔3000多米的蒙塞拉特Monserrate山頂,俯瞰波哥大全城景色和看日落。山上的白色教堂是朝聖者的聖地,曾經三次重建。我在山頂落日時拍攝的照片,被朋友們讚為魔幻。濃雲滾滾,金光閃爍,霧鎖全城,花黃樹綠,色彩變幻,美輪美奐。
距波哥大市中心兩小時車程的錫帕基拉小鎮,有一座地下鹽教堂,被當地人稱作「世界第八奇觀」,雖為誇張,但的確值得一往。這座利用廢棄鹽礦改建的地下教堂,深達近200米,礦工們數百年在此開採岩鹽,每次下去後為平安祈禱,經年累月,他們將開採過的岩洞改建成簡易教堂,隨著歲月推移,地下教堂愈來愈多。
我們沿著五彩繽紛的斜坡隧道,緩緩走下鹽石築成的地下城。隧道一側是一個個十字架教堂,朝拜者依次跪拜。另一側岩壁上是對耶穌受難的描述,背著十字架的耶穌與我們一路前行,直至第14站。這時右側的鹽洞已高大寬闊無比,變成可容納3000人做禮拜的大教堂。突然音樂響起,大教堂正前方由鹽岩築成的十字架處變成大螢幕,開始了沉浸式圖像表演,音響與圖像品質俱佳,我自問,這是地下200米處嗎?這難道不是宗教信仰與大自然的完美結合嗎?
昏暗微光中的14站苦路全然不在,眼前的礦洞燈火燦爛,猶如一座地下不夜城,吃喝玩樂俱全,電影院、咖啡店、商店和餐飲店一應俱全。工人們還在辛勤擴建,假以時日,不知這裡會變成何樣?
喜歡藝術的人一定要去波特羅博物館,費爾南多·波特羅是哥倫比亞最著名的藝術家,他的繪畫與雕塑與眾不同,別樹一幟。其主要標誌就是「肥胖」,肥胖的老百姓、肥胖的總統夫人、肥胖的馬和肥胖的蒙娜麗莎,他故意顛覆正常比例,畫了許多比例失調的人物、動物和物體,但卻不失美感。我對他的哲理頗有同感:「豐滿不是胖,是感官的慶典」、「我的世界沒有瘦子,因為現實已經足夠骨感」。他的作品不應被誤解為單純追求肥胖,其實他的誇張手法是為了表達體積感、形式感以及對社會的批判,他創造性地將西方名畫與南美文化巧妙融和。
對自然風光情有獨鍾的人,必須光臨佩雷拉地區的科科拉山谷Cocora Valley。那裡成長著高大挺拔的蠟棕櫚樹Wax Palm,它是哥倫比亞的國樹,一根光禿筆直細長的樹幹,只有頂部成長樹葉,因樹幹表面覆蓋著一層銀白色蠟質而被命名。這種樹對生長環境要求苛刻,只能在溫度濕度合宜的地方才能茁壯成長,最高長到60米。我們去時煙雨濛濛,萬物嫩綠,四位帥哥導遊帶我們遊覽,先步行下谷底種樹,再騎馬上高山觀景,山谷中樹上開滿紫花,谷底河水潺潺流淌。騎馬登高後,看遠山薄霧,看半坡牛羊,看如少女般婷婷玉立的蠟棕櫚樹,一種寧靜致遠,世外桃源的幽怡籠罩全身,我坐在草地上不想移動,沉醉於眼前的美景中。
哥倫比亞最奇特的美景當屬瓜塔佩Guatape,那裡有一座形成於7000萬年前的巨石,試想一塊單體岩石從2000多米的海底騰空出世,本身就是奇跡。而人類又利用這座奇石上的垂直裂縫敲琢出649節台階,供遊客上到離地220米高的頂端,360度觀看風景。巨石周圍的人工湖,湖中島嶼星羅棋布,綠松石色的湖水環繞著一座座大小形狀不一的島嶼,美若瑤池。1954年第一次有人花了五天時間爬上岩頂,後來為發展旅遊修建了Z字型蜿蜒台階。我在年輕帥哥導遊的耐心陪同下,戰勝幾乎直上直下的649節台階,爬到岩頂,得以站在一覽無遺的觀景台上欣賞風光。
登畢岩石,我們坐船遊湖,從湖面看巨石,別有另一番風味。再到瓜塔佩小鎮看彩色房屋街道,大開眼界。竟然有這麼花花綠綠,五彩繽紛的城鎮,每座房、每個窗、每扇門、每家屋頂都大膽用色:寶藍色、桃紅色、黃綠色、紫羅蘭色……真乃色不驚人死不休。每個建築的底部貼著淺浮雕像,以文化、食品、人物和故事為主題。見過色彩繽紛,沒見過繽紛得如此不俗不豔不苟且。
哥倫比亞第二大城市麥德林比首都波哥大更具吸引力,被公認為南美洲最具創新性和藝術性的城市。30多年前,麥德林被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城市,充滿毒品與暴力,它是最大毒梟巴勃羅·埃斯科巴的故鄉。埃斯科巴一生短暫,充滿傳奇,著名美劇《毒梟》講的就是他的故事。這位大毒梟出身貧寒,販毒殺人,劫持飛機,綁架政商名流親屬,為自己積累了巨大財富,曾被《福布斯》列為全球第七大富豪 。1991年他向政府投誠,住進自己建造的豪華監獄,92年越獄,93年12月2日,在慶生的第二天被警方擊斃,走完44年生命旅程,從此麥德林結束販毒暴亂。
要想了解麥德林,須去塗鴉遍布的13社區Comuna13,那裡曾是麥德林最黑暗危險的地方。走進坐落在山坡上的13社區,最先迎接我們的是高水平的街舞表演,然後乘坐電動扶梯登高,從扶梯看到山坡上一棟棟比肩接踵,依山而立的房屋,鐵皮屋頂與紅色磚牆築成,雖然簡陋窄小,但都乾乾淨淨。道路陡峭,扶梯一路相隨,對我們這些有一把年齡的人來說,實在給力。沿途到處是畫廊,最酷的一幅壁畫《鳥與女孩》,以五顏六色遮蓋住昔日的彈孔,以少女不同的瞳孔顏色表現喜悅與悲傷,用龜和鳥代表2002年「東方行動」中的坦克和直升機,我由衷地佩服這些南美畫家的想像力與創作力。
13區曾是黑幫爭奪之地,居住在這裡的年輕人因無生存之道而加入幫派,經常的火併格殺使這裡一度變成「死亡之谷」。而今13區已成為遊客趨之若鶩之地,2011年修建的全球首部貧民窟電動扶梯,大大方便了遊客與當地民眾。最令我驚訝的是這裡的空中纜車Metrocable,自2004年起,將坐落在各個山頭的貧民區與地鐵系統連接,無論貧富,人們都可以乘空中纜車出行。我們特意試坐一段,纜車跨越山谷,車廂內可乘坐八人,窗明地淨,不輸任何旅遊纜車,且價格合理,人人都可隨心所欲乘坐。山坡上住的都是收入低微的老百姓,四通八達的空中纜車解決了這些人上下班和外出交通工具問題,這種公共運輸系統已成為社會平等的象徵。
哥倫比亞的卡塔赫納Cartagena被稱作加勒比海的明珠,一座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的古牆環繞古城,聖費利佩巴拉斯城堡被視為西班牙在其殖民地建造過的最大堡壘之一。卡塔赫納大概是哥倫比亞最安全的旅遊城市,無論白天黑夜都可在街上放心遊逛。馬車遊覽深受歡迎,我們坐在馬車上,穿街走巷,教堂、雕塑、廣場、鮮花、城牆、商店、老屋、遊人從眼前一一閃過,彷彿看了一部卡塔赫納的紀錄片。
13天的哥倫比亞遊結束了,這個神奇和充滿對比的國度,風光獨特,人民善良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百年孤寂》的作者馬奎斯就誕生在這裡。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