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南加州台灣大學校友會邀請,華人「神探」李昌鈺博士26日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專題講座,聚焦AI時代的刑事偵察。90分鐘各種案例分析,高潮迭起。
李昌鈺博士的演講受到現場民眾熱烈歡迎。(記者楊青/攝影)當天下午在聖蓋博希爾頓酒店舉辦的專題講座,座無虛席。李昌鈺表示,刑事鑑定科學,近年已從傳統現場取證、邏輯分析和推理,逐漸演變成綜合科技、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的科學。無論是準確性和效率性,都正在發生革命性改變。
各種刑案分享,讓當天講座高潮迭起。李昌鈺表示,多年前芝加哥曾發生七命大案,多年未破。他在案發很長一段時間後,應邀加入偵察,花三天也沒有找到有用證據。最後現場警員也說,沒有找到有用的,只有一包垃圾。而李昌鈺正是通過垃圾包裡的幾塊雞塊,從中提取唾液並順藤摸瓜,最後讓案子水落石出。
李昌鈺表示,他從雞塊被啃咬情況,判斷食客是什麼族裔,傳統刑事偵查嚴重依賴現場取證和嚴密邏輯與分析;但現代刑偵大量運用高科技,加上人工智能的介入,都使得刑事鑑別更加精準。
李昌鈺博士在一輛卡車上注意到車槓上有白色印子,上面沒有任何血跡和毛髮,但最後通過科學方法,看到人眼看不到的東西:警察制服的肩章痕跡。卡車司機當場被捕。(記者楊青/攝影)他表示,刑事鑑定以前是現場搜證送到實驗室,現在則是將實驗室帶到現場;以前主要是在現場找證據,現在同時注重證據的轉移、二次轉移等。現場證據的記錄,有嚴格時間和空間限制,過去了就過去了,但高科技可以看到現場證據背後的證據。他以偵破的一個案件舉例,紐約州一名巡警在公路巡邏被撞死,警方攔檢諸多紐約和康乃狄克州往來車輛,一直沒有找到證據。後來他在一輛卡車上,注意到車槓有白色印子,上面沒有任何血跡和毛髮,但最後通過科學方法,看到人眼看不到的東西:「警察制服上的肩章痕跡」。卡車司機當場被捕。
李昌鈺再舉例,最近紐奧良發生一起重大碎屍案,警方只找到人體軀幹的一部分,而且該軀幹的兩塊皮膚已被挖走。警探後來通過這兩塊失蹤的皮膚,推算其有刺青,通過科技將還原的刺青圖放到網絡,有三人出來舉證,協助鎖定嫌犯,再通過嫌犯的電話通訊紀錄,鎖定一名老婦。最後案情真相大白:老婦相信巫術,每年吃一年輕女以凍齢保持年輕。
李昌鈺售書活動反應熱烈。(記者楊青/攝影)李昌鈺表示,現代科技和人工智能,也使刑事取證和識別手段更多樣化,比如電腦、手機,以及無所不在的攝像監控,都大大擴展取證的方式和範圍。小到一根頭髮,大到整個海灣和城市,都是犯罪調查的對象,現代科技和人工智能,可以讓相關的刑偵更輕鬆。「人工智能在鑑識科學上,已經有10多項運用,現場、物證、分析、寫報告等,無所不用。」
李昌鈺表示,現在機器人已經開始代替刑事科學實驗室的部分工作,比如數據計算和分析,人工智能都發揮很大作用。人工智能除快速分析DNA,還可以推算人的祖先情況,讓不少多年未破的冷案重現曙光。
包括無人機現場取證,臉部識別等,都讓刑事鑑別科學如虎添翼,比如現在的臉部鑑別技術,人哪怕帶黑眼鏡、頭髮擋臉,都逃脫不過識別系統;而中央控制監視器,現在已經成為最主要的破案工具。
不過他也表示,現代科技和人工智能,也愈來愈多被不法人士使用,例如信用卡詐騙、身分詐騙、約會詐騙、對年長者的各種詐騙等,受害人數年勝一年。一些年輕孩子,可以輕而易舉將成績單的D改成A,而不被老師察覺。
華人「神探」李昌鈺博士26日專題講座,聚焦AI時代的刑事偵察,90分鐘各種案例分析,趣味橫生。(記者楊青/攝影)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