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加州華人莫女士的母親日前在買果汁、食物時,不知情的狀況下被支付超過千元小費。其實,類似被增加小費的事時有發生。律師建議,民眾在消費時盡量使用信用卡,若涉及金額較大,還可以去當地小額法庭提告商家。
南加州楊安立律師在解了莫女士及其母親的經歷後建議,第一時間找銀行爭論(dispute),收回這筆付款。金額在5000美元以下的,可以去當地小額法庭提起訴訟。楊安立表示,從法律角度,在客人不知情的情況下故意添加小費,可以涉及民事法律訴訟和刑事法律。受害人可以去警局報警,讓警察調查此事。她說,受害人也可以去商家的Yelp、谷歌等網站平台發帖投訴。
楊安立也曾聽說過朋友遇到類似問題。她的朋友在帳單上填寫了小費後,被店員私自在金額前面添加了數字「1」,結果變成100多美元的小費。這位朋友是後來才發現。楊安立也表示,這種私自更改金額的情況並不多見,因為如果被逮到,僅為了貪圖小利被送進監獄,「不劃算」。
另一位律師鄧洪則表示,為避免此類問題,他強烈建議民眾使用信用卡支付。很多信用卡公司在過去一個月時間內的交易都可以撤回。他說,很多新移民不了解信用卡的好處,使用銀行簽帳卡(借計卡)付款,這導致付出的錢很難撤回,這時候需要民眾去當地警局報案,拿著警局開具的報告,可以找銀行要回這筆錢。
鄧洪介紹,法律規定,餐廳等商家在客人付款時,一定要確保客人知道支付的這筆錢,絕不能私自更改數字。若這樣做,涉及盜用身分罪。
莫女士在網路上發出自己被私自添加千元小費的經歷後,網友獻計獻策。有網友表示,乾脆使用現金支付,這樣可以清楚地知道支付了多少錢。莫女士在第二次被扣款後,有網友認為,莫女士應該取消這張銀行卡,避免未來再次可能被刷走。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