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表示,統計無家可歸學生的首要原則是不要使用「無家可歸」(homeless)這個帶有偏見的字眼,用「難以找到穩定住房」或「家庭正在轉型中」的說法會比較好。這個作法似乎發揮了效果,有愈來愈多家庭向子女學校公開其住房狀況,意味著獲得相關服務的學生也愈來愈多。
2021年,前加州民主黨眾議員裡瓦斯(Luz Rivas)提出一項法案,要求學校對所有第一線接觸學生的員工,包括教師、校車司機到餐廳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學習如何辨識潛在的無家可歸學生。
根據CalMatters的報導,加州上個月公布的最新K到12年級入學數據顯示,加州目前有23萬零443名無家可歸學生,比前一年多出9.3%。維權者和教育官員表示,無家可歸學生人數增加的部分原因是加州持續的住房短缺問題,但大部分增長是因為身分識別的改進。
無家可歸學生在學校面臨重重障礙,他們不但缺席率和被懲處率比其他學生高,學業成績也較差,去年只有16%的無家可歸學生數學成績達到加州標準。
全國無家可歸青少年維權團體「學校與家庭連線」(Schoolhouse Connection)執行事達菲爾德(Barbara Duffield)說:「學校無法解決無家可歸問題,但他們可以確保到校學生的安全,以及他們獲得所需的教育。不過,首先要確定的是到底哪些孩子是無家可歸者。」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