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浪滾滾的洛杉磯夏季,跳蚤市場是納涼消暑好去處;而在其中看熱鬧的開心和淘寶的喜悅,可能比吃冰淇淋還爽。
洛杉磯地區最大、最老、最有味道的跳蚤市場,當數能裝9萬多人的巴沙迪那玫瑰碗(Rose Bowl Flea Market),每個月的第二個星期天,玫瑰碗和它周邊好幾個停車場,數千攤位裡九圈外九圈,從二手家具到各國藝術品,從歐洲骨瓷到骨董字畫和音樂古玩,從名家時裝和配件到自家栽培的奇花異草,走到腳抽筋還逛不完。
巴沙迪那社區學院(PCC)跳蚤市場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天,則有近年聖蓋博谷地區異軍突起的跳蚤市場。雖然規模比不上「老字號」玫瑰碗,但很多來自私人的舊貨和古玩,使得它的選擇和價格都更親民。
洛杉磯梅爾羅斯跳蚤市場(Melrose flea market),則是文青小資和藝術家周末閒逛淘寶的天堂,光是走走看看都其樂無窮。加上洛杉磯各地星羅棋布各具特色的跳蚤市場,讓藝術和淘寶愛好者,每個周末都趣味橫生。
「逛跳蚤市場,永遠都有新鮮感」,格蘭杜拉跳蚤市場愛好者李太太表示,近年她和家人的大多數用品都從網上或幾家熟悉超市購買,很少逛街。跳蚤市場成為他們愛逛的去處,「幾乎每月至少兩、三次,一來看熱鬧,二來淘寶」。
跳蚤市場在很多喜歡者眼中,就像二手貨展覽館和藝術博物館,「幾乎看不到完全相同的東西,這正是逛跳蚤市場的樂趣」,李太太說,她和先生常逛跳蚤市場,感覺美國人中的「敗家子」特別多,祖輩很多寶貝,到年輕一代輕易就不要,統統掃地出門,因此跳蚤市場特別容易找到寶貝,尤其洛杉磯這樣的移民大本營,聚集世界各地的移民和他們帶來的傳家寶,不經意都可淘到寶。
逛跳蚤市場,有人喜歡看熱鬧,且走且看,有沒有收穫,都無所謂。有人則是專業淘寶,幾乎從不空手回家。「我每次都盡量早去」,亞凱迪亞居民江先生說,他從中國大陸移民來美十年,非常喜歡逛跳蚤市場,多年堅持不懈。跳蚤市場經常能碰到熟悉面孔,「現在懂行的人愈來愈多」,以他的經驗,「早起的鳥們」都是真正的淘寶人,比如他周五清晨五、六時就到玫瑰碗,雖然門票比正常的13美元多三分之一,但優先淘寶的樂趣,絕對值得。
「吃完早餐上午10時左右開始逛到中午,對我來說剛剛好」,同樣喜歡逛跳蚤市場的徐華表示,她逛跳蚤市場多是看熱鬧,但也有意外驚喜,比如她收藏的美國17世紀手繪圖畫報紙、英國伊麗莎白女皇時代的皇家骨瓷茶具、令人咋舌的超大中世紀瓷瓶燈,都是跳蚤市場的收穫。
「我花不到200美元,扛回一箱字畫」,洛杉磯跳蚤市場淘寶愛好者林先生表示,回到家一查得知,他最近在玫瑰碗淘到的這些字畫,來自洛杉磯加大(UCLA)一位知名的已故腦神經專家的收藏,該日裔專家生前學術成就非凡,早期經常受邀回日本講學,獲贈不少日本名人字畫。可能是專家的家人,在其過世後將這些家藏捐出,而又因文字的差異,略過英文古玩市場搜索,最終成為林先生的意外收穫。林先生表示,這些字畫目前的市場價格,嚇他一跳。
同是字畫藏家的周先生表示,他曾經在巴沙迪那社區學院的跳蚤市場,花五美元買到一幅於右任的竪條字幅,作者當年落筆時,還寫錯一個字,同時在錯字旁做修改。這一修改過的名人字幅,他一直收藏至今。
「對我來說,能夠找到別致的東西,而且還可以討價還價,是逛跳蚤市場的大樂趣」,大學剛畢業從東岸回到洛杉磯的Oliver王說,他每次回洛杉磯,都會抽空去逛好萊塢地區的跳蚤市場,那裡可以買到「很潮(指流行)」的服裝,尤其是印畫T恤,絕非大眾貨。10多、20美元,就讓旁人多看幾眼。
「相比洛杉磯其他跳蚤市場,梅爾羅斯的藝術味確實更濃」,Oliver王的母親表示,她多次淘到不錯的東西,至今還不時去那逛逛。比如曾花50美元買到很不錯的土耳其手工真絲地毯,還有設計精美的全手工亮片胸衣,80美元,簡直太值。
跳蚤市場上的各種藝術瓷磚。(記者楊青╱攝影)
愈來愈多年輕人喜歡逛跳蚤市場淘寶。(記者楊青╱攝影)
玫瑰碗跳蚤市場。(記者楊青╱攝影)
跳蚤市場上的老家具。(記者楊青╱攝影)
跳蚤市場上的藝術品。(記者楊青╱攝影)
愈來愈多年輕人喜歡逛跳蚤市場淘寶。(記者楊青╱攝影)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