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加州華人許女士今年2月前往牙科診所洗牙,兩個月後竟然接到700多美元的帳單。保險公司稱她的牙科醫師並非在醫療網(network)內,因此保險公司只能支付一小部分費用。對於許女士的情況,具有多年業內經驗的保險經紀林大衛表示,這種情況其實很常見,想要避免,一定要在看診前打電話跟診所前台確認。
許女士在今年2月選擇診所洗牙,她在健保公司的APP上找到了住家附近的一家牙科診所,APP上顯示為她的健保計畫醫療網絡內的醫生。到了診所,洗完牙,支付了她應付的60美元就回家了。沒想到兩個多月後,健保公司稱該醫生並不在網路內,許女士需要自付756美元。
對此,林大衛解釋,原因是健保公司的App來不及更新,不少人有過這種遭遇。他表示,醫生和健保公司的合約每年都在變,雙方都有權不續約,這種合約變化經常發生。因此,民眾在就診前一定要打電話給診所前台做確認。另一方面,前台也有義務查證醫生是否在顧客的保險計畫醫療網絡內,並告知應該支付的帳單費用。
對於意料之外的醫療帳單,林大衛表示,民眾先不必驚慌,可以嘗試與保險公司和醫院溝通。一些情況下,醫院會視情況給民眾的醫療費用打折扣,有時甚至可以分期付款。不過,民眾要先盡最大可能搞清楚醫療帳單,避免意外醫療帳單的發生。
林大衛說,在醫療帳單糾紛中,許女士的例子算是金額較小的。他見過有民眾恰巧在醫療保險空白期間,緊急就醫,面臨2、3萬美元的巨額帳單。
林大衛表示,民眾一定要隨時確保買好醫療保險,有醫保護身。即便不在醫保開放註冊期,有五種情況民眾依然可以隨時購買保險,包括剛剛進入加州,結婚,生子,離開公司失去團體健保等情況。若是忘記付保費等其他原因,則要等到健保註冊開放期重新申請。白卡則可以在一年之中的任何時候申請。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