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關於民國四大著名傳牧人之一趙君影夫人張性初博士的一段傳奇人生故事。她是一位在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生下八個孩子(含最早的華裔從政官員黃趙企晨博士)的女性。她的故事從她的名字開始——Faith(信心)。而她傳遞給家庭與身邊眾人超過九十年的人生訊息也極其簡單卻充滿力量:要信——而且要堅定地相信。
張性初擁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她是一位慈愛的妻子、母親、祖母和曾祖母——但即便在面對種種艱辛的歷程中,她始終是一位堅定的基督信仰鬥士,早在認識她的丈夫、著名的佈道家趙君影博士(Dr. Calvin Chao)之前,她就已經是如此。
張性初的父親是一位南方浸信會的牧師,非常重視孩子們的教育。她曾就讀於上海大學,但在一年後決定退學,專心協助支付兩位弟弟和妹妹的學費。幾年後,在聽見神的呼召後,她進入了上海中國聖經神學院就讀。由於她需要幫助家人,並開始傳講福音與教授英文,她的課程完成進度較慢。然而,儘管道路艱辛,她從未放棄、從未退縮。
正是這種樂觀與堅毅的精神,使她成為趙君影最堅強的伴侶。1933年,他們在廬山的一場教會事工退修會中相識。一年後,28歲的張性初與趙君影結為連理,攜手踏上一段遍及東南亞的信仰旅程。
1942年,夫妻倆在重慶大學創立了校園團契「國際基督徒學生團契」(Inter-Varsity Christian Fellowship)。儘管當時正值文化大革命動盪與中共勢力壯大,趙君影與張性初仍堅持向中國青年傳播福音。正當他們努力感化年輕一代時,中共反擊並將他們的八個孩子列為「再教育」對象。
到了1948年,由於被中共列為中國五大「黑名單」知識分子之一,夫妻倆與日益壯大的家庭被迫離開中國,前往當時仍受英國統治的香港。他們在當地設立了一個難民福利中心,幫助因戰爭與政治迫害逃離中國的民眾。四年後,他們受邀前往新加坡,趙博士創辦了新加坡聖經學院,而張性初則在當地另設一處福利中心。
他們婚姻中最深刻的考驗,最終被證明是神的安排。隨著政局變遷,他們一家已無法再返回中國,因為迫害已在所難免。這促使他們開始移民的計劃。在全球神學家朋友的幫助下,趙家奇蹟般地獲得美國十個可用的移民配額,全家同時前往美國——這在當時幾乎前所未有,堪稱奇蹟!在這一切之中,張性初始終是八個孩子的慈母、趙博士的摯愛賢妻、也是對主毫不動搖的僕人。
1956年,趙家移民美國的同一年,他們創立了「為基督華人差會」(Chinese for Christ, Inc.,簡稱CFC),這是一個涵蓋紐約、芝加哥、柏克萊、聖荷西、海沃與洛杉磯等六座城市教會的聯盟。
永遠身體力行的張性初,以親手烹飪自助中餐支持這些教會的發展。其中四間教會還為貧困的華人留學生提供免費住宿,讓她得以向他們傳道與輔導。
「我靠煮飯走進了兩百多間教會。」她曾笑說。她敞開心胸接納這些離鄉背井、在異國尋求信仰與適應新生活的年輕人。她曾回憶一位思鄉的中國學生把頭靠在她肩膀上,哽咽地問:「您可以暫時當我的媽媽嗎?」
隨著CFC教會的發展壯大,到1984年,趙君影與張性初在羅斯密(Rosemead)創立了「為基督華人神學院」(Chinese for Christ Theological Seminary),這是一所州立認可、非宗派的神學院,提供學士、碩士與博士等學位。當中國開始開放學生赴美留學時,該神學院吸引了許多中國學生,有些留下成為牧師,也有些返回中國傳播福音。
76歲時,張性初獲得神學碩士學位;1987年,82歲的她又取得加州神學研究院(California Graduate School of Theology, Anaheim)神學博士學位,並在該院教授研究所課程。她因卓越學術成就與對社區的貢獻,獲得美國華人婦女協會洛杉磯分會(Organization of Chinese American Women)頒發的「年度女性」榮譽。她在教會、家庭與社區活動中,總以滿懷激情與信仰高唱《奇異恩典》,令人動容。
如今,趙君影神學院仍在運作,擁有完善的音樂與出版部門,整理並發行了趙君影與張性初的著作,包括基督教歌曲、講章、書籍及她的神學論文——《啟示錄研究》(A Study of the Book of Revelation)。這篇論文深刻地反映了她信仰的核心與對人類的盼望,並呼應《啟示錄》中的兩段經文:
「我知道你的行為、愛心、信心、勤勞、忍耐,又知道你末後所行的善事比起初更多。」
「伸出你的鐮刀收割吧!因為收割的時候到了,地上的莊稼已經成熟。」
如同她的預感,張性初在趙君影去世兩年後,也追隨他回天家。她永遠是八個孩子的母親(四子四女)、二十六個孫子的祖母、六十四個曾孫與四位玄孫的曾曾祖母。1956年開始的一家十口,如今已發展成一個擁有150位成員的蒙福家族!的確,張性初博士是一位真正的母親,更是主的化身、代言人:對所有受她影響並因她得救的靈魂而言。
後參與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