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物博的加州也是蛇类天堂,迄今至少发现50种,但是怕蛇的人不必惊慌,因为除了7种响尾蛇(rattlesnake),其他都算人畜无害,加州王蛇(California Kingsnake)甚至专吃响尾蛇,某种程度上还算是「好蛇」。
沙加缅度蜂报整理国家公园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联邦林业局(U.S. Forest Service)、加州渔猎局(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Fish and Wildlife)、蛇类保育团体「California Herps」与「Save the Snakes」专家史塔基(Michael Starkey)的看法,分类出以下要点:
不管是在野外或庭院内看到蛇,最该避免的是大动作惊慌失措,因为蛇本来就不喜欢人类,只要安静不动,它们自然就会离去。
史塔基说,当然如果担心蛇就此长留,居民倒是可以拿长长的杆子拍打蛇尾,让蛇主动离开;真的还是担心蛇类去而复返,拨打311电话或通报动物管理局,就能请他人把蛇类赶跑。
不过,最根本的方法还是不要让自己自己家成为蛇的爱巢。蛇会进驻的原因,无非是地方适合栖息,饮水饮食无缺,所以家里定期检查缝隙,庭院减少堆叠物品,蛇喜欢居留的机会就会减少。另外,不要在户外设置鸟类、猫狗食盆,也能降低蛇类进驻的意愿。
在荒郊野外降低碰到响尾蛇的风险该怎么办,国家公园管理局的建议如下:
•野外步道优先选择路径明确的,不要贸然踏入杂草丛生的区域,同时穿好防护够的长裤与长靴;
•搬动石块或拨开草丛时,一定要穿上防护手套,更不要把手伸去看不到的地方,特别是响尾蛇喜欢的栖地;
•万一听到蛇尾响声时不要乱动,直到能够清楚看到响尾蛇,然后慢慢后退离开。
加州大学「Statewide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Program」专案分析指出,加州本土蛇类有毒的只有响尾蛇,它们活跃的季节是4月至10月,而且不管海边山林都可能碰到,最常藏身的地点是岩石、(倒塌)林木与木堆。
响尾蛇的最大特征就是三角形的头,钻石型的鳞片,与尾巴的声响。不过,渔猎局提醒,不能以声响为唯一的判断标准,因为年幼的蛇,尾部还不能发出声响,成年的蛇偶尔也会「哑掉」;较为可靠的标准是,响尾蛇通常会长到4尺,而且比其他蛇类更重更胖。
专家的建议是,保持冷静但行动迅速,因为多数人能够逃过蛇劫正是寻求医疗协助速度够快。史塔基解释,拖得越久,蛇毒就越可能留下永久伤害,因此一旦被咬,就该丢下手边所有事,尽可能快地赶到医院。除了打911求救与求医,他与国家公园管理局的建议是:
•被咬的部位不要再动,避免毒液扩散;
•被咬部位尽可能高于心脏;
•以肥皂与水温和清洗患部;
•以笔标示被咬的区域,并记下被咬的时间;
•移除手表、戒指、珠宝等可能压迫患部的东西。
渔猎局的看法是,蛇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成员,牛蛇(gopher snake)不只会吃老鼠与其他有害动物,王蛇(kingsnake)还专门吃响尾蛇,许多农民都爱蛇,因为它们是有害农作者的克星。
虽然很多人天生就不喜欢蛇,但无毒的蛇对生态其实很重要,所以史塔基与创办的「Save the Snakes」一直致力于开创人蛇之间的共存之道。而且,除了响尾蛇外,加州还有更多无毒蛇,例如:
•加州王蛇(California Kingsnake),身长可达五尺,体表深浅色斑纹,它们天生免疫响尾蛇毒,因此以响尾蛇为主食。
•黄腹游蛇(Yellow-bellied Racer),正如其名,腹部鲜黄,背部棕、灰或橄榄绿,体长短于三尺。
•尖尾蛇 (Sharp-tailed Snake),个头小且红的蛇,最大不过一尺,常见于中加北加的潮湿、多荫林地。
•鞭蛇(Whipsnake,又称Striped Racer),动作迅速的它,黑色或深色鳞片上可见鲜明的白色或黄色条纹,四尺长的它,北加到南加都可看到。
•马鞭蛇(Coachwhip Racer),身体呈现棕色、褐色、黑色或砖红,可达六尺长,常见于中央山谷与南加。
•牛蛇(Gopher Snake)是无毒蛇类中最容易被当成响尾蛇的,纹路体色非常近似,受到惊吓时也会捣鼓尾部,只是体型更大、约为八尺,被洛杉矶动物园(Los Angeles Zoo)称为北美最常见的蛇类,从加拿大南部到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都可看到。
很像响尾蛇的牛蛇。(Save the Snakes提供)
加州王蛇。(Santa Barbara Wildlife Care Network)
两只公响尾蛇的求偶尬舞,赢者就能获得旁观母的芳心。(Los Padres National Forest提供)
黄腹游蛇。(Save the Snakes提供)
北太平洋响尾蛇。(Save the Snakes提供)
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