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表示,到美国设厂的经验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当地甚至没听过何谓生产线。(记者林浩一/摄影)美国总统川普一声令下,各国企业开始着手来美设厂,然而,来美设厂到底有多苦、多难?台积电(TSMC)董事长魏哲家先前有一句传神的形容:「我们在亚利桑纳州,我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受尽各种训练」。
魏哲家今年1月参加台大EMBA百川讲座时,谈到台积电到美国设厂的三道难题。「我在亚利桑纳州要盖一个生产线,但他们没有听过生产线是什么东西。我说,隔壁不是有IDM(意指IDM大厂英特尔)吗?他说,那是十年前啊,现在人都跑光了,所以不会盖。」魏哲家说,第一个难题,就是他们不会盖厂,最后有一半的建筑工人都是从德州找来的。
第二个难题,与工会有关,美国工会向来强势,就连台积电也需要适应。
第三个难题,则与当地政府行政速度有关,「台积电进步这么快,是因为两年半就可以盖一个生产线出来」,技术每改进一次,整个生产线设计就要改变,包含产线底下接的水、电、化学品线路都要改变,每次改变都马上就做。「但在美国不行,任何改变,停下来,先把图画好,申请、批准之后再继续做」。
在美国遇到建筑法规难题的,还有台积电供应链夥伴家登。家登精密董事长邱铭干以家登要在美国设立营运据点为例说,光是装潢办公室,就花一年时间,只要修改一次设计图,要重新送审,所有原本在进行的工程都必须要停工。
当时家登还只是租厂房改装为办公室,就遇到难题,这让原要启动的美国投资喊卡。直到最近台积电宣布加码美国超过千亿美元投资,供应链配套也得到位,才再启动购地兴建原物料仓储系统。
在德州设厂的环球晶,则是在建厂时遇到极端飓风、冰风暴。这些极端气候除了让当地大淹水之外,也造成大停电,工厂不能像台湾24小时皆顺畅运作,也成为令人头疼的问题。
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右)今年3月与川普总统一起举行记者会宣布对美投资1650亿,事后与赖清德总统(左)见面,台总统府当时称事先不知这个计画。(本报系资料照片)
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